谷歌无人车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无论是在中国的无人驾驶赛道还是信息搜索市场,百度一直被视为谷歌的直面对手。但是当下,谷歌更为核心的目标是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

谷歌的搜索引擎没能回来,无人驾驶倒是先来了!百度之外,还有程维在虎视眈眈,正面杠上的或许是滴滴和谷歌。

近日,一家由 WAYMO LLC 100% 持股的公司近日落户上海,而后者就是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

机器之心查询工商信息发现,该公司名为名为慧摩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商务信息咨询、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的设计、测试,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等。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工商信息显示,慧摩商务成立于今年 5 月 22 日,注册资本 350 万元人民币,其董事长兼法人为 Kevin Bradley Vosen。通过查询 Linkin 信息,Kevin Bradley Vosen 自 2016 年 7 月至今在 Waymo 公司内担任总法律顾问一职。

Waymo 来华并非毫无征兆。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今年 7 月 25 日,在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率团访问硅谷期间,就已经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生命科学公司 Verily 和无人驾驶公司 Waymo 等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希望委争取Waymo落户上海。

在本月初的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发布会上,就已经看到Waymo中国区负责人王敏的身影,他当时便透露 Waymo 正在筹建中国办公室。

业内人士分析,上海争取引入谷歌无人驾驶,以及谷歌年底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将刺激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进程。

▌千亿美金估值要进中国市场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特斯拉、Waymo先后落户上海,将进一步推进上海作为中国汽车研发中心的地位。此前,蔚来、威马、奇点、游侠等新造车派均将研发中心选在了上海。

数位无人驾驶创业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机器之心的采访,均表达了较为乐观的观点。禾多科技CEO,前百度自动驾驶负责人倪凯表示,这至少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地平线CEO余凯、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等人则认为,有竞争是好事,竞争将会促进国内自动驾驶市场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无人驾驶领域的鼻祖级的人物,早在2009年,Google X实验室就启动了谷歌无人驾驶项目,而百度成立自动驾驶项目已经是五年后的事了。

2016年12月,由谷歌无人驾驶项目演进的 Waymo在正式出世。从第一家公开道路路试,到第一家完全无人驾驶地上路,再到第一家商业化运营,Waymo无疑是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头羊。

咨询公司 Navigant 在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全球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中,谷歌与通用在技术、市场化策略、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排名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Waymo 已经完成 800 万英里(约 1287 万公里)无人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模拟测试里程达到 50 亿英里(约 80.47 亿公里),计划今年下半年向部分地区的美国消费者推出无人驾驶服务。

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快,Waymo也成为最被看好的无人驾驶公司之一。在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报中,已将Waymo的估值从700亿美元上调至 1750 亿美元。

报告分析,Waymo 1750 亿美元的估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价值 800 亿美元的自动出租车业务、价值 900 亿美元的物流业务、以及价值 70 亿美元的专利许可业务。

前有特斯拉斡旋多年终在上海建厂,觊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今谷歌在上海成立服务子公司更加证明了中国出行市场的潜力。

▌谷歌被视为滴滴的「终极对手」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先行者滴滴已经创造了两年时间渗透率超过15%的中国速度。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 2018 年《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5 月底,网约车 App 市场渗透率为 16.9%,用户规模为 1.85 亿。

滴滴出行 App 渗透率数据优势明显,市场渗透率为 13.82%,然后依次为神州 1.39%,易到 0.33%,首汽 0.23%。然而,这个数据在 2016 年时还是 1%。

柳青曾提到,中国市场相比美国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城镇人口有 8 亿,每人一天出门一次到两次,所以 8 亿人每天出行大概是 11 亿~13 亿次左右,1400 万次的出行除以 13 亿次,这个渗透率是 1%。而旧金山这个数据是是 15%。」

虽然,无论是在中国的无人驾驶赛道还是信息搜索市场,百度一直被视为谷歌的直面对手。但是当下,谷歌更为核心的目标是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

Waymo之后,业界普遍认为在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初期,车队租赁式运营将成为该技术商业化的最主要形式。景驰前创始人兼CEO王劲曾谈到,如果无人车系统能够取代司机,出租车的每公里价格能降低一半,从2.3元降到1.15元,并且还能保证很大利润。

站在滴滴的视角,程维早已将谷歌视为其竞争对手。在今年接受财经采访中,程维就提到:

如果你看未来,你会发现现在的竞争只是一个序章。滴滴和快的合并是亚洲区小组赛,滴滴和优步合并是亚洲区十强赛,决出亚洲区的冠军参加世界杯。接下来,将迎来和 Uber 在全球的战役,但这仍不是终点,网约车赛区的冠军,还将与车场的冠军、无人驾驶的冠军横向竞争或者合作,包括丰田、大众、谷歌,最终构建未来的交通和汽车体系。

作为自身的技术战略布局,滴滴早在2017年3月就已设立硅谷美国研究院,2018年初在国内设立AI实验室,自动驾驶无疑是重要方向。程维在今年透露,滴滴已在美国和中国的三个城市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目的是为了明年初推出完全自主的车队服务。

谈到全球无人驾驶市场格局时,程维曾表示,目前谷歌是第一阵营,第二阵营在混战,并且滴滴已经做好了拼入第一阵营的准备。「目前谷歌是第一名,希望滴滴能成为最终活下来的另一名。」

从公司体量和技术积累来看,虽然滴滴尚不足以和谷歌相提并论,但中国独角兽的成长速度却不容轻视。

成立6年已完成18轮融资,光是2017年滴滴就累计获得了 105 亿美元融资,被视为中国成长最快的三大独角兽之一。有消息称,滴滴计划最快今年IPO,估值达到800亿美元。

面向全球市场竞争,海量数据成为滴滴的先天优势。《连线》杂志曾评价,目前滴滴平台上大约有2100万司机,每日的订单量达2500万,每日新增数据超过70TB,并且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行程信息和实时路况等,这将成为滴滴发展无人驾驶的有力保障。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今年,滴滴已经牵手车和家组建合资公司,要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随后,滴滴更是拉上北汽、博世、丰田等 31 家核心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宣布将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同时强调两年内要运营超过100万辆纯电动车。

而在Waymo的部署蓝图里,到2020年自运营的高级自动驾驶车队的规模将由现在的6000辆扩充到2万辆。

▌与百度或面临专利之争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谷歌和百度——老对手之战终将还是要在中国拉开序幕。

早在本月初,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社交媒体上针对Google重返中国市场的评论就已经激起无数颗烟雾弹。政策为先,在互联网及搜索引擎方面,谷歌或许很难再撬动百度在中国的霸主地位。

但如果「火力」集中至无人驾驶,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呢?

智行者创始人兼CEO张德兆向机器之心表示,谷歌重在开发无人驾驶车辆,想做「滴滴」,而百度则重在开放平台的搭建,要做「无人驾驶领域的安卓操作系统」,两者所侧重的领域其实并不尽然相同。

在无人驾驶方面,尽管百度落后谷歌不止一点,但仍挡不住百度作为中国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以及无人驾驶领域的科技公司的优势。

百度在2014年启动自动驾驶项目,2015年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2016年进行路测,2017年推出“阿波罗计划”,今年5月在雄安新区也开展了L4级别的道路测试。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百度Apollo平台已经聚集超过80家生态合作伙伴,且合作伙伴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其中不乏博世、黑莓、微软这样的各领域领先者。最新一版的Apollo2.0版本并将在今年全面支持NVIDIA、Intel、NXP、Renesas在内的四大主流计算平台。

短短几年时间,百度已经与硅谷公司在AI时代站上同一起跑线,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人工智能四强。

与谷歌相比,百度最大的先发优势在于占领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同时还受到了中国政策政策的支持。

上个月,杭州成为国内第十座支持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此前还有北京、上海、重庆(指导意见)、深圳(指导意见)、长沙、长春、保定(指导意见)以及平潭等9座城市均颁布了地方性试行路测政策文件,政府层面对与自动驾驶产业的引导信号越发强烈。

百度则已经手握包括北京、重庆及平谭三地的牌照。与此同时,百度无人车驶入雄安后,雄安市政府还提出邀请百度Apollo生态落地,打造自动驾驶高新技术示范区。

福布斯网站评论,西方无人驾驶公司在中国不太可能有所作为,百度受益于自己独特的算法、良好的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有机会在无人驾驶领域战胜谷歌。

但占领市场的方式有很多种,业务先行,或是专利布局先行。

对照公开资料显示的谷歌2009年至今相关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谷歌在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启动时就在中国进行了相关专利的布局,足以见证谷歌对中国出行市场的野心。

谷歌无人车项目落户上海,最大对手却不是百度

谷歌在中国设立的专利技术分布图

北京康信华源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李岳和吕霖分析:

2013年时,谷歌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其原因可能是技术研发积累后正常的专利产出,也可能是因为2013年传统车企进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谷歌加强了自身在华的专利布局。

2014和2015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依然维持在较高数量的专利申请量,表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创新仍在进行中,后续预测谷歌在中国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专利布局还会持续增长(注:2016和2017年的专利申请数据尚未完全公开)。

从此前百度与景驰王劲的“中国无人车第一案”,足以看出自动驾驶专利在技术与业务拓展中的重要性。

而当下,谷歌Waymo落地上海的子公司经营业务范围一栏中——「商务信息咨询、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的设计、测试,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是否也预示着到了谷歌的专利技术收割之时呢?


标签:上海 对手 谷歌
N本文来源:机器之能 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