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你是时候该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了!
罪责一:巨头垄断,为所欲为
从2014年的“补贴大战”,2015年合并快的,到2016年收购Uber,如今滴滴已经垄断了中国的网约车市场。
先来看几组数据,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截至2017年底,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排在后面的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品牌,应用渗透率才不到3%。
而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车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分析》则显示,2017年上半年,滴滴出行以92 .5%的市场占有率,占据专车市场订单份额之首。
这无疑表明,滴滴再无对手,成功地垄断了中国网约车市场。
垄断的后果,就是为所欲为。
价格上涨收割用户,抽成提高压榨司机,还有今年4月才发生的大数据杀熟,滴滴垄断网约车行业后的所作所为历历在目。
毕竟,同行没人能撼动自己的地位,出租车早已不足为惧,滴滴自然可以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即使出了事,简单地道个歉、赔个钱,暂时下架功能,改天删了道歉再上线功能就好了。
仰仗着自己的垄断地位,为所欲为,滴滴你的社会责任感何在?
罪责二:产品定位,性感的场景
从2016年5月的深圳小学女教师遇害,到2018年5月的郑州空姐遇害,再到8月24日的乐清少女遇害,为何案件频发于滴滴顺风车?
这和滴滴顺风车的产品定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交,是滴滴顺风车的产品定位,滴滴希望通过顺风车这一场景,实现用户与司机之间的交流。但你以为这里的社交,仅仅是指交个朋友吗?
来看看滴滴顺风车的广告,“注定就是你”、“我们约会吧”、“早晚都是你的”、“10分钟换一辈子”,各式各样暧昧的语言,充斥在广告语中。
再来看看刚刚被滴滴免职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她曾在2015年接受网易采访时,为顺风车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性感)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暧昧、性感、恶俗的语言,就是滴滴顺风车的社交定位。而这样的定位还在不断发酵。不久前有网友曝光的武汉、深圳、东莞多地的滴滴司机群聊天截屏,满页下半身,用词不堪入目。
滴滴,你的价值观何在?
罪责三:准入门槛极低,监管不力
同样,滴滴对于公司招聘司机的门槛极低,并且对于信息审核相当不重视。
天风证券的报告显示,滴滴顺风车较其他板块门槛明显较低,一方面体现在驾驶员资质认定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驾驶员及车辆一次性沉没成本(投资较高的业务板块,犯罪欲相对较低),顺风车的低门槛带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车辆投资成本较低。
同时,监管不力也诱发了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滴滴对于专车司机,会开办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全程采取封闭式管理,并培训文化、业务、必备技能三个板块,包含安全驾驶、礼仪、沟通技巧、英语、载客实战技巧、服务标准、地理等。
而对于顺风车司机,滴滴只需要其提供驾驶人信息、真实姓名和身份证,以及车辆信息便可以完成注册。在注册后,滴滴并不会对顺风车司机进行统一培训。
滴滴,你的职业操守何在?
罪责四:店大欺警
并且,滴滴已经大牌到不配合警察工作了。
据此次乐清事件中的警方透露,由于事态紧急,警方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滴滴客服,并表明了身份,要求滴滴客服提供司机身份信息。但滴滴客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直到4个小时后,滴滴才给警方提供信息。
有网友表示,滴滴在地方公安部门要求配合调查时相当不配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要知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已发执行职务的,是需要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的。不知道妨碍警察的滴滴高管们,是否也应该被拘留一阵子呢。
而在于警察的合作方面,再看老对手Uber,就做得很好。
有网友表示,在美国Uber今年也出现过类似恶性事件,随后Uber就在自家的软件里加入了内置报警功能,如果乘客感到不安全,可以通过Uber软件中的安全标志拨打911,一旦电话接通之后,乘客可以根据Uber显示的事实地点快速说清楚自己的地理位置。
同时在一些大城市,Uber还在测试和警方合作,在呼叫时乘客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地址,Uber软件会自动将GPS定位、乘客信息、车辆外观以及车牌号实时共享给911调度员。此外如果乘客不方便报警,还可以通过另一套安全措施,悄悄共享自己的地理位置给某些指定联系人。
滴滴,你的法律意识何在?
罪责五:满嘴谎言
在滴滴发布的道歉声明中,滴滴表示嫌疑人的案发车牌是嫌疑人线下临时伪造。
但就在今天下午4点半,央视在新闻报道中称,嫌疑人在去年5、6月份,就用案发车牌在滴滴平台上注册了顺风车,并且期间并未更换过牌照。随后,央视就此事采访了滴滴,但滴滴并未对此进行回复。
这也就是说,滴滴在道歉声明中谎话连篇,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自证审核系统没有出现问题,撇清犯罪嫌疑人与滴滴公司之间的关系。
如此用心险恶,滴滴,你的正义感何在?
失去顺风车后的滴滴会怎样?
如今,事件已经发生,滴滴也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那么失去顺风车的滴滴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日均订单达到200万单。而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滴滴早在2016年底就已达到了2000万的日订单。可以计算出,顺风车订单不及滴滴整体订单数的1/10。滴滴自2016年起,对顺风车开始征收每单5%的服务费,而滴滴快车抽成为25%,前者仅为后者的1/5。
订单少,抽成少,对于滴滴来说顺风车只占了其所有版块的很小一部分,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可以向滴滴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
所以,即使下线了顺风车业务,对于滴滴或许无关痛痒,但是此次恶性事件对于滴滴的影响,很可能比下线顺风车更为严重。
根据天风证券的报告,此次事件将会从三方面影响滴滴。
盈利能力降低:随着事件的发酵,预计短期内滴滴的日活用户、流量和盈利现金流都会受到冲击,同时内部风控流程以及客服架构的调整,势必会增高营运成本,影响盈利能力。
监管力度加大:连续发生恶性事件,监管部门必将介入,而在未来,监管态度的变化或将对滴滴产生不利的影响。
估值或将下调:监管态度和用户流量下行,两者相加将大概率使得滴滴估值被机构下调。
总而言之,滴滴未来的价值如何,监管层拥有一票否决权!
短短一封道歉信、简单辞退几名员工和下线顺风车业务,明显不足以弥补滴滴在这件事情上的过失。小编相信,监管层在不久之后定会介入其中,到那时滴滴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