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信息发布平台,仅停留于提供线上发布和销售线索服务,而不参与实际服务和成交环节,就会形成巨大的脱节,信息失真在所难免,追根溯源,短期看是商业模式,从长期看也是价值观
创造了万维网的“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在领取 2016 年图灵奖之时,可能不会想到,他一手缔造的互联网,到了中国本土,在经历了空前繁荣之后,开始集中遭遇危机。
前有滴滴接连成为恶性案件的重灾区,后有以 58 为首的互联网平台成为孕育假房源的温床而被监管部门再三警告。频频发生的事件,都让这些坚持轻模式的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人民公敌。
我在《每一个坐上滴滴的乘客,生命都已被暗中标注价格》中谈到滴滴由于价值观失衡,一味追求增速,忽视用户安全,把自己推到悬崖边上,如今,这家公司痛定思痛,全员 all in 安全,但世人也都心知肚明,这家巨头正被绑在一堆火药之上,也许只需再发生几起恶性案件,就足以再度点燃舆情,触怒监管,让 600 亿美金估值灰飞烟灭,我并不希望看到滴滴就此消失,但运气此时此刻的确成了一家巨头生死走向的关键变量。
房产交易和汽车出行产业类似,都属于重资产行业,交易链条长、金额大、信息不对称严重,事关用户的重大财产与生命权利,尤其需要线下团队的高度参与,才能确保交易安全,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纯平台的轻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为了节约成本,实现网络效应和业绩指数增长,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加美妙的市盈率,很多平台满足于停留在信息层面的连接,而拒绝组建保障交易全流程的服务团队,这样的慵懒和傲慢,在互联网的下半场,终于开始付出代价了。
最近,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们的假房源病灶就暴露了出来。
9 月 14 日,北京市住建委通报互联网平台房源信息公示检查情况,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已基本按要求完成整改,而 58 同城、安居客、赶集网、房天下等网站仍存在部分房源信息未公示营业执照及经纪人员信息卡的问题。住建委表示,如仍整改不到位,将会同互联网监管部门联合惩戒。
早在几天前,9 月 7 日,北京市住建委就发布消息称,58 同城、安居客、赶集网、房天下、搜房网存在对个人发布房源信息审核把关不严,对发布主体身份认证、房源真实性核实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三令五申,也无法解决假房源问题,客观地说,并非 58 在刻意对抗监管,而是 58 的端口模式天然就会成为假房源的温床,这是根植于企业 DNA 和商业模式里的 bug。
端口模式之弊
在房产服务行业,中介经纪人们将 58 同城、搜房、安居客这样的信息发布网站称之为「端口」。由于用户通过网络找房的比例越来越高,经纪人对线上流量越发依赖。而想要在 58 这样的流量大户上发布房源,从而被更多用户看到,就需要缴纳端口费——58 同城在房产版块的收入也主要来源与此。
这样的收入模式必然会带来几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首先,由于在很多城市,房屋交易属于卖方市场,业主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绝大多数业主在售房、租房时都不会只委托一家中介公司。因此就会存在来自不同公司的多位经纪人在 58 上挂卖同一套房屋的情况出现,哪怕是同处一家公司的经纪人,也会有重复挂售的情况。
对于 58 这样的信息发布平台,每多一个经纪人发布就意味着多赚一笔端口钱,平台没有理由和这笔收入过不去。
因此对平台来说,经纪人们发布的房源越多越好,而不是越真越好。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就要面临更高的信息噪声—— 不同的标题,里面却都是如假包换的同一套房子,用户甄别成本上升,找房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平台属性带来的利益机制设计问题,58 这样的平台在信息发布之时就完成了利益获取,后续成交率如何、顾客满意度怎样,已经完全与信息发布平台无关了。
因此,平台对于发布信息的经纪人没有审核动力——谁掏钱买端口,谁就能发布房源信息。客户在每套房源下面看到谁的联系方式,仅仅取决于这条信息由谁发布,而与他的从业经历,服务质量毫无关系。要知道,房产交易业务流程十分复杂,不专业的经纪人无法提供给购房者满意的服务。
其实经纪人也清楚,通过 58 找过来的用户购房意向普遍不紧迫、不明确,用业内的话说叫「上的不是准户」。之所以他们还要每年掏钱买端口,更多是怀着「有没有枣打一杆子再说」和「一年开一单也赚回来了」的心理。久而久之,纯信息发布平台,几乎不可能积累起用户口碑。
在此前 58 组织的誓约大会上,姚劲波对联盟成员公开表示「我们今年没有任何(端口)涨价的计划」。这其实恰恰说明,58 手里除了流量和端口费外无牌可打。
亲自上阵代言「转转」的姚劲波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反思的时候到了
其实,在这样的商业模式里,假房源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相信不少用户都有一种感觉,在这些平台上,各行各业的信息发布,普遍存在先用较低价格吸引用户,完成钓鱼后,在实际上门过程中再临时加价的现象。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我对 58 的使用频次不高,但每次使用,一定是遇到急事儿,比如忘带钥匙需要紧急开锁,空调热水器坏了急需修理,马桶堵塞等生活类问题。无一例外的是,大部分时候我都遭遇了事后加价。
一次我从 58 上找了一位马桶修理工人上门,即便我在其上门前一再强调,电话中约定的价格就应该是最终价格,否则免谈,这位工人一口答应,上门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地加价,先是说要用某种特殊溶剂才能清理堵塞,得加 200 块,在被我拒绝之后,开始打苦情牌,说他也不容易,每个用户在 58 上只是点击一下他的页面,他都要交钱,他不得不在已成交用户身上多收钱,言下之意,这事儿不赖他,赖 58 的流量税太高。你会发现,这样的低价钓鱼案例,其实和假房源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
纯信息发布平台,由于仅仅停留于提供网络发布和销售线索服务,而不参与之后的实际服务和成交环节,就形成了巨大的服务脱节,远在天边的互联网公司,对于发生在民宅里的欺骗用户、临时加价,必然鞭长莫及,因此就难以从根源上解决信息失真现象。
而 58 长久的基因是纯线上平台的轻模式,已经习惯了坐收流量税,而纵观中国的房产服务行业,建立一套强大的经纪人体系,设计严密的培训制度与利益分配机制,完成楼盘信息采集,才是更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也非一日之功,可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更何况 58 并不止是撮合房产交易的信息,还撮合各行各业的信息,赚取不同行业的信息展台费,行业越多越好,这是 58 的主业和主要营收来源。单拎出房产作为第二主业并建设庞大地面团队,从意愿和能力(DNA)两个层面看,从根本上发生变革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如今,随着互联网已经进入实体经济的深水区,信息展示平台躺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的下半场,开始真正需要有实业背景的从业者参与进来,来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交易安全,否则互联网的口碑只会越走越低。
米兰昆德拉说,「我们的时代迷上了速度魔鬼,时代因之而健忘」。此刻,互联网「唯快不破」而不注重服务质量的思潮,是到了该走下神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