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分落户6019人:80后的时代还没到来

“68.67分”——这是北漂十年节点上一个80后普通职员的收到的来自官方的“鉴定成绩单”。


10月15日晚间,当我打开电脑从北京市积分落户服务专栏上查到这一数据时,没有惊讶,这一数据并不出人意料。


时隔半年,北京市终于发布今年积分落户结果,规模为6000人,对应的最低分值为90.75分,按照同分同落原则,实际公示名单共6019人。


“几乎都是70后,IT行业是大户。”这成为今年落户人群中最引发关注的两大标签。在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期间,年度落户规模将保持在6000人,而明年的积分落户工作预计将于5月开始,属于80后北漂的积分落户时代还得一年年等待。


属于80后的落户时代还没到

今年4月,北京市正式启动积分落户申报工作,按照北京出台的最新积分落户政策,凡是持北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且无刑事犯罪记录的,均可参加积分落户申报。最终共有124657人进行了申报。


可以说,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门槛之高在国内城市中首屈一指。仅以社保缴存为例,北京的连续7年设置最为严苛;再以北京首批12.4万人申报积分落户、6019人最终通过来看,2018年北京积分落户的“通过率”也仅为4.8%。


据悉,在6019名通过人员中,以70后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最小的31岁。另外,在此次北京积分入户通过者中,来自华为、阿里、百度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员为数众多。比如,100分(含)以上高分段人员中35.8%来自高新技术企业,23.4%获得创新创业奖项,12人获评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其中华为成为入选人数最多的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有通过人群中,80后群体约六百余名,占比约1/10。而在前100名高分群体中,均无80后出现,在前1000名高分群体中,也仅有20余名80后出现。在入围的六百余名80后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为位列130名的华为员工。


这份榜单一经发布就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笑称,北京积分入户除了四大项基本门槛外,“首先你得是70后”。


70后成为此次北京首次积分入户的绝对力量有着必然:在北京积分落户的9个积分指标中,合法稳定就业指标、合法稳定住所指标等都是“大额”加分项。比如,每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可积3分,70后群体在京工作年限久的可以说占据了相对优势。除此之外,在自有产权住所每连续居住满1年积1分,70后群体最年轻的也已经48岁,拥有自有住宿是大概率事件,在北京工作、居住多年,累积的分数也会更高。


能在众多70后群体申请者中脱颖而出,600余名80后绝对算的上是北漂中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代表。数据显示,在取得落户资格的80后群体中,年龄最小的31岁,共有3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2人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2人获得纳税加分。


按照北京的政策,享受纳税加分的,需要连续三年年纳税额超过十万元,能够积6分。年工资纳税10万元,按照个税改革前的纳税标准,大约需要月薪4万以上,年薪50万以上。


从积分入户几大指标中,也能大概描摹80后通过入户人群的“画像”:高学历、高新技术等行业、年薪50万以上…… “70后在北京工作年限长占很大优势,80后能过线的才是牛人,真的是凤毛麟角。”网络有声音热议称,80后先别急,解决完70后的,就轮到80后了。

“这条路就不是给普罗大众走的”

问题是,解决完70后的,80后的北京户口问题是会变得更容易还是更简单?


按照数据,北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约794.3万人,也就是说仅有36.6%人口没有北京户口。官方规划指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以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7万人看来,未来几年北京仅剩下约129.3万人的增长空间。


如果仅从数据来看,如果2018年北京人口保持不变,那么未来两年每年北京仍有60余万的人口增长空间。但未来积分入户的难度恐怕在于,在每年落户规模保持在6000人的情况下,申请入户的基数会逐年攀升。


每年的入选指标背后,都会连带着整个家庭的入户。也就是说,2018年的新增入户名额所带动的并不仅仅是6019个人口,孩子、配偶随迁在后续会继续带动户籍人口的增加。而这也在无形中“压缩”了后续几年的新增户籍人口空间,在北京申请积分入户的难度也在无形中提升。[page]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首批申请基数为约12.4万人,而随着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7年的人员每年都会大幅增加,圈子内的人群会数量级增加,也许明年基数就会是20几万甚至更多?


其实,对于800万非京籍北漂而言,6000个积分落户名额只是开了个小小的口子,能最终通过这一途径落户的毕竟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这条路就不是给普罗大众走的”有网友如此评论称。


在北京试图通过提高落户门槛,助力于疏解人口、调整人口结构的过程中,对于常年在北京工作、居住的非京籍人群来说,是否还有那么一条留给普罗大众走的路?一切都不得而知。


值得关注的是,与北京对于积分落户谨慎态度相比,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一线城市、杭州武汉等在内二线城市纷纷加大了吸引人才、放宽落户的力度。


以上海为例,今年8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是,在这份评分办法中,第一次提出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


另以准一线城市杭州为例,其积分落户的通过率也相对较高。按照杭州2018年的积分落户申请数据,2018年度积分落户的有效申请人数为23848人,分值划定在130分(含)以上,共有11129 名申请人获得落户资格,占总申请人数的46.7%。

北京能留人,在于好跳槽

即便是没有一条留给普罗大众的积分入户道路,800万北漂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充满无尽可能性的城市之中“升级打怪”。在逃离北上广被广泛热议时,“为什么不离开北京”也同样是焦点话题。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近年来,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传统一线城市,正面对着以杭州、武汉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带来的对人口、资源等要素的重新分配诉求。从去年以来,二线城市掀起的一波抢人大战浪潮就是其中一帧典型图像。


可以说,相对于北上广深的高企入户门槛,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敞开怀抱”凭证落户,无疑吸引着年轻的生力军批量涌入。以武汉为例,其在前几年的人口流出态势比较明显,数据显示,2015、2016年武汉市人口净迁移率分别为-1.78‰和-0.29‰。而在2017年抛出一系列吸引人才落户政策,比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后,武汉市的人口净迁移率在当年“扭亏为盈”达到了19.78‰。


但问题在于,从长远看来,当年轻力量不断流入二三线城市,他们是否能在这些城市扎根,是否在未来能有足够的职业机会成为疑问。


以武汉为例,除了在购房、落户等层面对人才流入提供优惠政策以外,武汉市也在加大对于招商的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6月,小米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1月18日,小米、金山、顺为在光谷金融港B24栋举办入驻办公仪式。日前,网络广为流传的一份小米集团《搬迁员工相关福利政策》显示,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的员工将获得不小的奖励,包括基本工资不变、3万元搬迁福利费、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影响可立即购房等等。


不过,尽管在武汉总部建立后,小米可以在当地吸引到众多的性价比更高的当地员工,但即便抛出了包括基本工资不变等在内的丰厚条件吸引员工南迁,最终“南迁”效果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对于这些员工来说,如果不是早已有打算去二线城市发展,那么南迁武汉后尽管生活压力降低,但机会成本却是就此失去的北京更多的工作机会以及可能性。


戴德梁行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前100名互联网企业中,有48家总部位于北京。不光是互联网产业,按照北京市数据,2018年上半年,北京新注册科技型企业37113家,累计达532620家。其中,仅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就突破2万家。也就是说,仅对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员工而言,留在北京,就是留在一片随时可以跳跃的森林中。即便是没有北京户口,但明天还没到,未来还一切可期,赚钱与可能性最宝贵,不是么?

更多资讯,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标签:北京积分落户 80后
N本文来源:李敏 90度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