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的下沉:红利期远没有结束!

技术的飞跃变迁带来了工业革命,更带来了生产关系的转变。

西方国家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技术革命变迁中,从蒸汽机代替肉体力量的那一刻开始,单纯的人“力”就已经不再成为影响集体力量的决定因素。

而中国工业机器的运转,则是从建国时开始的。

虽比西方国家落后半个世纪,错过工业革命的我们,从中场起跑。固有的人口优势为我们奠定了既有的经济潜力,在这个基础上,技术近乎从无到有的铺设,完成从0到1的追赶,终于在信息时代开始与全球齐头并进,乃至于实现领跑。

当自古以来的人口至上论不再成为经济体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飞跃发展的几十年,并不是简单的人口红利爆发,而是一部正在进行式的“效率红利”变迁史。

人口≠绝对红利

人口大国一直是我国的形象标签之一,在技术变革前的漫长历史中,除了王朝更替的混乱时期以外,中国古代凭借人口和勤劳等基础优势,经济实力长期占据各时期的领先位置,GDP占世界的比例一度远超当前的美国和鼎盛时期的英国。

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中国当前的快速发展是由50-60年代婴儿潮带来的劳动人口红利造成的。但如果将目光落向人口结构与80-90年代中国相似的印度、东南亚甚至非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并没能复制我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从当前看,似乎也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在未来有能够复制我们的能力。

印度2016人口结构,来源:CIA-The World Factbook

事实上,一直以来比人口更重要的——是“效率杠杆”。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换算,假设人口是一个基数为N,效率杠杆为M,杠杆覆盖率为C,那么经济的综合实力E应该是E=N×M×C的综合乘积。

(人口基数N代表了——当技术和科学处于原始状态下时,每个人创造的价值为1,N个人的经济效益则为N。

效率杠杆M代表了——在当前前沿技术和知识等条件下,每个人能创造的最大价值为M。杠杆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受生产关系的影响,也受生产环境的总体影响。

杠杆覆盖率C则代表——在基数N个人中,有多少比例的个体能够发挥出效率杠杆M下的价值。技术越普及,流通渠道越顺畅,则C越接近与1。)

古代中国人远超世界同期的先进农耕技巧和辛勤劳作提升了整体的生产效率杠杆M,这成就了古代经济的繁荣。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经济的大幅飞跃同样来自于效率杠杆M和杠杆覆盖率C的大幅增加。

从效率杠杆M的角度看,同样的人口数量下,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个体能够发挥的生产力就越高,教育水平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效率杠杆。

1982年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重为10.9%,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比不足1%。

1986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于是,在2017年,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占比提高到35.0%,并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比上升至2017年的15.5%。

标签:
N本文来源:财经早餐 八声甘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