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童话
1985年,《光明日报》采访数学家华罗庚时,这位梁羽生的朋友为武侠小说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定义——“成年人的童话”。
可是,童话作为一类仅占我们人生很小一部分阅读时光的体裁,又是怎样能够跨越时间、群体、志趣、性别、年龄……波及到几乎所有华人的呢?即便是《葫芦兄弟》或《冰雪奇緣》这种童话领域的大热IP,也不过能在有限群体中受到欢迎。能被经年累月不停咂摸,时不时就拿出来翻翻的就更少了。
很多人喜欢读金庸小说,都是被其中一些至情至性的人和事所打动。几乎随便翻翻中文社区,你就能经常看到“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或李文秀说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或赵敏的那句“我偏要勉强”之类的内容。
这种类似于“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一类的桥段,堪称金庸小说收割粉丝的第一利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英雄,不再是以武功高强名震江湖为标准,而是能够坚决、果敢、笃定、不打任何折扣、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追寻内心呼唤。这恰恰是平凡人生命中最缺失之物,有多少成年人能够站出来毫无愧色地说,自己符合这个标准?
于是,这个世界变得纯粹了起来。无论爱恨离别都非常痛快,既不扭捏,也不做作,不看谁脸色,也不打算讨好谁,似乎每个人都平添一股仙气。
如果说张三丰、李文秀们真情流露已然少见,那么下边这些为人处事,就更加“出离人性”——
有多少人在手握强大武功后,能够安然离群索居,过自己的小日子?
有多少人能够在灭掉东方不败后,面对自己老丈人“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局面时,可以下山过家家?
有多少人能够看见手下朱元璋的野心和崛起后,说出“与大汉江山相比,明教为轻”这样的话?
这才是真正进入了童话的世界,如果说年少时的荷尔蒙初体验足以维系一生,那么权倾天下时淡薄名利才是真正的匪夷所思。金庸塑造的主角中,几乎没有一人向名利低头,但偏偏这些人都拥有万人敌的能力,更具备强大的组织力量和人格魅力,反手就能涤荡江湖。岂不怪事?
这和中国真实历史岂止是相差甚远,简直是天上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