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劳动力资源短缺?
上述蓝皮书指出,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劳动力供给格局和影响技术进步,使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现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人才与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同期增长859万,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827万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60周岁及以上人口10年内(2018年末比2008年末)增加了8960万人。
按照未来每年60岁以及以上人口每年增加800-1000万的速度,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60岁以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左右。
而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7年出现双降,7年间减少了2600余万人,2018年末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2018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为1978年以来首次下降。按照现在老龄化速度加快、就业人口减少的速度看,10年左右的时间后,中国大约每2个工作人口要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这和目前的日本差不多,而日本目前经济已经出现了连续20年的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近期撰文指出:
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挑战。
过去一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就业人口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但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近9亿人,就业人口总量仍达7.8亿人,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扩大和保障就业等方式,发挥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作用,进而通过优化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作用,潜力很大。
他建议,下一步要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不断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图/新华社
老年人可以成为劳动力?
上述蓝皮书也提出,未来要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为其提供支持性的养老、预防、医疗、康复、照料环境,通过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来极大地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财政负担。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措施的实现会使健康、活力的老年人增加,带来人力资本折旧率的降低,有利于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目前我国老年人年龄结构偏“低龄化”,一方面,可为传统的劳动人口(15~64岁)增加一部分“银发劳动力”供给,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特别是退休群体技能熟、经验多的优势,继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成为非正式劳动力,通过照顾子孙等为家庭做贡献,缓解子女家庭压力,老年人还可以通过税收与消费、资产转移等为社会经济做贡献。同时,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使更多妇女从子女养育和传统家务中解放出来,妇女劳动力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消费率上升,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向拉动内需型转变,长期照顾和老年健康服务将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并促进养老产品、保险产品、医养产业等繁荣发展。
实现和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科学看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推动医养结合、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老年友好环境,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够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实现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该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规模将逐渐扩大,针对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是目前存在的政策瓶颈和短板,建议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予以重点关注,以补足相关医疗、养老服务的短板。(原文标题:"不生娃"导致的危机逼近!权威报告预警:中国10年后或每2个人工作就要供养1个老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想了解更多股票内容请关注财经365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