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可见”!张小龙史上最长最精彩演讲(3)

  6

  “很多业界现象违反常识”

  很多业界的现象,让我看不懂,违反常识。

  现在很多APP,变成争夺用户时长,因为每个用户的时长是有限的,而互联网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提供效率。

  对一个搜索引擎来说,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就是最有用的,而不是提供更多冗余的信息,留住你。

  我们不可能以增加用户停留时长为目标,以前有个“眼球经济”,当时有个现象,每个文章都要分很多页,每页都有广告。

  我们不会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对产品的认知,这和我的理解相违背,不应该把吃喝拉撒的时间都用在互联网上。放下手机,多和朋友见见面,现在这个理念我们一直没有变过。

  微信在想一些能力,比如要发微信,突然脑子短路,想不起是谁,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根据相关好友的方法,提醒你他是谁,对于这样的能力,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很多公司都做了小程序,有的代码接口跟我们也一样,但我们不觉得会有威胁,因为主要是看他们做小程序原动力。

  如果我们自己垄断了小程序几个头部的流量,可能会获得短期获利,但整个生态就没了。所以即便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守平台规则。

  前不久,确实有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的负责人来找我聊,怕他们做得太好了,然后腾讯也做了,他们就被灭掉了。我说你这样想就多余了。

  要澄清一点,对于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家觉得是有倾斜的,这一点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接下来,我们会努力对所有公司都一视同仁。

  

  图/图虫

  7

  “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

  第一年披露小程序的时候,跟团队讨论的是,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

  而关于小游戏,现在大部分游戏还是抄来抄去,那么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公司并没有提出这个需求,微信也没有营收压力,那做小游戏到底是为什么?

  我在内部曾做过一个分享,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我们理解的小游戏,和外界对小游戏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外界理解,是把市面上的游戏套用小程序的壳,就成为小游戏了,但这并不是小游戏。

  所谓创意的平台,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能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

  所以我跟团队强调一点,后面不希望看到的是收入又上涨了多少,而是希望看到,我们的游戏有多少是有创意的,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游戏是没有做过游戏的人做的。

  8

  “公众号APP没有实现微信的想法”

  关于公众号,张小龙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场有多少从事和公众号相关的工作?现场唰唰唰举起一大批手。

  张小龙调侃道:公众号本来不是为你们准备的,但自媒体确实是应用最好的领域。

  之前,公众号阅读,有70%-80%来自朋友圈的转发,这符合二八定律,相当于20%的人挑选文章,80%的人看别人的分享。

  后来公众号进行了很多改版,但从数据来看,改版没有影响太多数据,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我们改版的目的是让用户阅读的效率更高,但本质的问题不是看到文章的效率,而是内容的吸引力。

  好的内容才是根本。从平台角度来说,应该鼓励更多的好的创作者来创造内容。

  对于内容的展示,去年的时候,我们有个公众号的APP,大家可能寄予很大希望,但它只是一个帮助公众号的发布工具而已。

  对优质内容来说,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其实特别多,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一个APP,是希望让大家可以更方便的写文章,但最后没有实现我们的想法。

  

  图/图虫

  8

  首次谈论社交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习惯挑选一些夸张的东西来吸引关注,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人们会挑一些最好看的照片发出去,

  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但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我问的是: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就是给自己强加一个人设,然后推给别人。比如发的朋友圈,每个背后其实都代表着你希望让别人认识的你。

  朋友圈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你发一个旅游的照片,发了好几次,别人会认为你一年到头都在旅游,发加班的照片,会觉得一直在加班。所以,人设推广,虽然有作用,但有时会过头。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不好的状态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没有一个工具,记录真实的状态。

  我们做了一个时刻视频,后来很多人把它叫做“即刻视频”,就改成“视频动态”。微信团队起名字,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扫一扫、看一看,但这个视频的名字,费了很多劲,因为它很难描述。

  朋友圈发布六七年,这些年它有个数据一直在增长,就是每天进去的人数,现在每天有7.5亿人会进去。

  一个人可能一天都没有出门,但这已经不妨碍他进行社交,即便他不发朋友圈,也会看朋友圈。

  朋友圈承载了中国人线上的社交,可以说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所以才每天有这么多人进去。

  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广场,你每天会从一个广场走过。朋友圈现在一直都是可见共同好友的评论,这个提供的是一个比单聊更有高效的沟通体验。每天半小时,就完成了当天的社交。

  但朋友圈也有问题,就是它是一个广场,你在里面说的一句话,点的一个赞,广场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最初每天会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几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

  很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他会觉得压力小了一点,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功能,因为“设置”里的开关,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见”是微信里用得最多的开关,有1亿人设置了。

  这说明它存在巨大的需求,对产品来说,它也是合理的。

  如果我们重新来做一遍朋友圈,我们会避免很多失误,如果再做,我会这样做,有朋友圈,也有私密相册,我发的朋友圈,都保存到私密相册,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只不过当初把相册和朋友圈做成了一个东西。(21世纪经济报道)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365股票频道。

标签:热议话题 3天可见 张小龙
N本文来源:财经365自媒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