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主配角结构”己消失,你以为呢?(2)

小巴也很疑惑,聊天用微信,出门打滴滴,支付用微信、支付宝,购物在天猫、京东,每天都要刷刷微博、搜搜百度……民营企业仿佛已经占领了生活的角角落落。

 

但仔细一想,生活中的水、电、煤气、通信、出行(铁路、公交、地铁、飞机)……全是国有企业的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国企和民企,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和分工?“主配角结构”到底有没有消失?

 

吴老师心中也有疑问未解:如何探索国有资本的创新范式、对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是否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协商制度?

 

面对这些疑问,大头们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国企、民企如何成为一盘棋? 

 关键是回到“三个有利于” 


国企和民企的作用与地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演变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能刻舟求剑地看问题。

 

比如计划经济年代,发粮票和布票,当时粮油和布匹被视为紧俏物资,关系重大,所以要高度管控。转向市场经济后,很多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敏感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陆续都开放了。真正属于国家必须牢牢管控的行业越来越少。

 

如果我们从全球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当然有关系到国家安全利益的关键产业,如军工。


但是国家利益的维护,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资源组织、采购、战略方向引导来进行,而不是在军工产业中完全采用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方式。

 

事实上,美国主要军品的生产都是由民间完成的。即使是少数高度敏感的行业,可以国有控制,但通过向民间开放空间,吸收民间的创新力量和技术突破能力,而不是封闭起来孤立发展,效果也会更好。

 

所以从总体上,要逐步去除“国家控制=国有控制”的思维。今天很多重要的、带有基础性服务的领域,比如移动支付,并不是国有控制的,而是民营的,但是国家通过政策和法规仍然保持着很大的引导性和控制力。

 

我学习了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讲话后,认为不应该再把所有制成分和某种特殊地位挂钩。


一国的所有制结构,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演进,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标签:国企 民企
N本文来源: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