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主配角结构”己消失,你以为呢?(3)

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应该通过改革使其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文件,并没有让国企仰仗所谓特殊地位的气息,而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文件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核心思想则是用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造国企。

 

但很可惜,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民企帮助国企改革”,而是“国企不断收编民企”,规模也越搞越大。我碰到不少民企,原来是从国企出来下海创业,现在又挂靠到国企、央企身上,戴红帽子,交管理费,因为不如此拿不到政府主导的项目。


现在很多国企的扩张,早已不是在所谓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领域,而是靠着政策便利和金融支持什么都做,这势必对民企形成挤出效应。对中国经济来说,这绝不是福音。

 

国企、民企要成为一盘棋,关键是回到“三个有利于”,政府回到裁判员的位置,不要下场,更不要站在某一方的后面。


易鹏

盘古智库理事长

 推动国企和民企的公平竞争 

 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真实问题 


其实,关于民企和国企“主配角结构”是否已经消失是个伪命题。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民企基数更大,在解决就业、提供税收方面做的贡献更大。国企则在核心行业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倒并不存在主配角的关系。

 

最应该正视的是公平问题。民企在进入门槛、融资、政策等方面,能否拥有跟国企、央企平等的待遇和权利,能否通过法制和约束机制,使民企和国企能够公平竞争,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真实问题。

 

也就是“竞争中性”能否得到落实?这是关键。    

标签:国企 民企
N本文来源:吴晓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