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柳传志“上岸了”
在改革开放40周年表彰大会上,柳传志被授予“科技产业化先锋”称号。在仍然活跃的民营企业家中,74岁的柳传志应该算是前辈。论年龄,他比共和国还要大4岁,虽然比何享健小2岁,但后者已退休6年了。但柳传志从来没有退休,一直站在杨元庆身后守着,盯着,撑着。今年5月,联想又经历“至暗时刻”——华为5G投票风波。本身来说,联想近年经营失误,加上长期吃财政补贴和定价歧视,早就遭人诟病,民族情绪的刺激下的消费者立刻升级了对联想的指控,从“美帝良心”升级为“卖国贼”和“买办”。
柳传志再一次站到前台,含泪怒斥:“有人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联想集团头上,这不但是要砸了我们全体联想人的饭碗,而且要我们终身蒙羞受辱。”虽然企业家群体发声支援,但公众并不买账。“倪柳之争”被放大为国运兴衰,柳传志关于做大还是做强的选择,也被重新演绎为商人的贪婪短视,更有甚者将想要翻改制的旧账,高呼“国有资产流失”,一时间,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1
马克思曾说:“最初一看,商品好像是一种很简单平凡的东西。对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却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
购买商品当然不是简单的市场消费,而是建构意义的一种生活实践。特别是在中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动的卷入全球化的市场,消费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兴起。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最早提出了“商战”的概念,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将其发扬光大,提出了“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葛凯在《制造中国》中的观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在兴起的消费主义文化界定了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又帮助传播了这种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化的消费文化就变成了一个表达场所,在这个场所里,‘民族’这个概念和中国作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概念是相关联的,他们都在被制度化,以及在被实践着。”
简而言之,商业行为从来就是和民族情绪相互裹挟。它最直接表现就是近代以来此起彼伏的国货运动。
如果从统计数据来看,自清末以来的国货运动的商业结果并不显出,截止到1933年,民族企业占比不过3%,而且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且,在国货运动中最初收益的公司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两难。因为如果一旦提倡使用国货,那么深究起来,他们的技术和原料供应也必须是国货,这就是作茧自缚,成本优势根本没有办法发挥。
比如,发明“天厨味精”的红色资本家的吴蕴初,标注味精为”纯粹国货“。但那根本不是事实,随着产量的增长,他发现中国的麦麸根本不够供应,必须从加拿大进口。事实上,正是这种进口带来的成本优势击败了日本年的味之素。在供不应求时,他还买来大量日本的产品,贴上自己的产品当做国货去买。
在国货运动中,民国政府进一步卷入,1928年,工业部长孔祥熙宣布给“国货”发证书:“近来,只要调查一下市场里各类商品的情况,就会发现舶来品被不实地标上了国货的标签来贩卖,以谋取非法利润,除非仔细调查核实哪些是真货,哪些是假货,否则我们无法保护国有资金并阻止其外流。”
民国政府本来就是出于收取费用的财政动机,所以制定的标准及其含糊,留出极大的寻租空间。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故事,就是林老板因为偷卖日本货,被官员敲诈,在钱柜取钱贿赂官员时,他说:“至多我花四百块。要是党部里还嫌少,我拼着不做生意,等他们来封!——我们对过的裕昌祥,进的东洋货比我多,足足有一万多块钱的码子呢,也只花了五百块,就太平无事了。——五百块!算是吃了几笔倒账罢!——钥匙!咳!那一个金项圈,总可以兑成三百块……”可惜,最后还是破产倒闭。
2
历史又是一个轮回。1993年,中国降低了电子产品的关税壁垒,国货一溃千里,国内厂家高呼“狼来了”,联想就在这个时候要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将自己塑造成为民族英雄。当年,柳传志去见电子工业部长胡启立,指出形势严峻,痛陈利害,说:“如果我们也放弃联想品牌的微机,有可能国产微机就完全不存在了。”
胡启立部长非常感动,鼓励道:“你们绝对不可以放弃,一定要占领民族工业,要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发展战略的问题。” 在场的计算机司的领导还给柳传志介绍了国家项目。坦白来说,虽然有政府扶植和民族情怀,但更多是联想通过改变销售模式,革新产品品类和发掘市场需求打赢的。
后来联想发力全球化,政府本意是通过产业补贴,牺牲国民福利来减低联想的边际成本,让它在国外的竞争中更有优势,这原来是各国常见的产业政策。但是,奈何 PC 产业成为明日黄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加上经营又出现了问题,民众对此更不买账, 联想的定价策略很快成为“美帝良心”和“卖国贼”的力证。很大程度上,这是联想给自己上的套,在敏感时期,从“扛起民族工业大旗”转型为到“不(单)是一家中国公司”不是那么容易,民众对于“在商言商”并不是那么宽容。全球化受阻,跨国公司都陷入撕扯的力量之中。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曾经大逆不道地说出了事实:“如果你幻想自己是世界公民,那你就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今天所有人都面临了站队了,模糊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见河底,必然不知水的深浅,暗流和旋涡,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过河的,一个打滑、趔趄, 都可能淹没在改革的大江大河之中。改革开放也就是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从不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英雄不自由”的唏嘘。好在柳传志的激烈反应引发企业家集体反应,政府出面安抚。虽然被群嘲为公关灾难,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政府表态之后,斡旋的空间就大了许多。改革开放的表彰大会上,一锤定音,柳传志还是那位把事情做成的英雄。